个人简介:古天奎,男,1936年8月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城,中国共产党党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是浏阳市农业农村局系统唯一健在的正教授级退休专家。
85岁的古天奎老人,精神矍铄,非常健谈,记忆力惊人的好,哪一年哪一月干了什么工作都清晰地记得……
倾心侨联事业
1939年,不满三岁的古天奎跟随母亲飘洋过海回到故乡广东省梅县西岩村老家。1959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古天奎被分配到湘潭农校担任老师。1961年,湘潭农校党委书记刘召春选拔5名老师到浏阳县工作,古天奎是其中之一,被安排到浏阳县农业局工作,从此与浏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任农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党委副书记等职。
作为归侨的古天奎曾被推选为浏阳市侨联第一届至第三届主席,为浏阳侨联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82年至2006年,20多年以来,古天奎一直兼职从事侨务工作,经常深入侨眷中间访贫问苦,不辞辛苦地为广大归侨和海外侨胞服务,深得归侨和侨眷的信任和赞誉,2006年获得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的中国侨联成立五十周年的纪念证书,2009年获得浏阳统一战线六十年“十位人物”荣誉称号。
余热播撒大地
1997年1月,古天奎退休后一直没有歇着,先是从事侨务工作一直到2006年,发挥自身专长优势,将余热播撒祖国的山川大地上。
68岁时,古天奎被推荐为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直到现在仍然兼任该职。一直以来,古天奎围绕建言献策、咨询服务和宣传教育三大职能,做到工作热心务实,没有“花架子”,为科协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2018年,他被浏阳老科协评为先进个人,2000年获湖南省科协“湖南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奖”,2019年他的《谈话我的自我保健》一文获浏阳市老科协“一等奖”。他还经常参与调研和咨询服务,2009年至今曾先后参与撰写《沿溪镇金桔生产调查与建议》《从一个普通农民到种粮大户的巨变-记浏阳市沙市镇木山种粮大户许必敬》《大围山旅游休养绿色时鲜水果开发初显成效》《为农机大户唱赞歌》等20多篇调研文章,内容涉及水稻、水果、灾害防控、典型推介等方面,为浏阳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其中,《浏阳市水旱灾害研究与对策》被评为2012年长沙市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优秀奖。2020年他荣获长沙市老科协“先进老科技工作者”称号。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仍然奔波于乡村田野,每年受邀到乡镇传授农业技术2至3次,古老从不计任何报酬,一有时间仍然下田指导农业生产。
古老一直坚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知识撒播在田野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作出了贡献。古老一直坚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知识撒播在田野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作出了贡献。
健康长寿秘诀
85岁高龄的古天奎,眼不花耳不聋,说话声音洪亮亮。有人向古老请教长寿秘诀,“随便一点,不要斤斤计较;饮食天天要注意,注重自我保健。”古老说到。
古老对金钱看得非常淡,乐善好施,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捐款2000元。古老还很“潮”,有微信,会上传会下载,操作一点也不输年轻人;会炒股,股票有涨有跌,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心态平和,处事淡然,乐善好施,无忧无虑……以上这些想必都是古老的长寿秘诀了。